欢迎来到蓬莱阁景区官方网站,今天是: 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加入收藏  |   联系我们   
仙境名人 当前位置:首页 > 仙境名人 > 详细介绍 >
现代教育家杨振声
来源:蓬莱阁(烟台市蓬莱区)旅游有限责任公司  点击数:1280次  发布时间:2023-05-24   

杨振声(1890~1956),字今甫,亦作金甫,笔名希声,蓬莱市水城村人。现代著名教育家、作家。
杨振声少时在家乡读书,蓬莱水城是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操练水兵的地方,他常去看遗留的大铜炮,激发起他的爱国感情。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。新文化运动爆发后,受《新青年》影响,心中生出了“叛逆的种子”。1918年与进步同学组织新潮社,创办《新潮》杂志,任编辑部主任。他连续在《新潮》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《渔家》、《一个兵的家》、《贞女》、《磨面的老王》等,直接反映各种社会现实问题,其突出特色是“极要描写民间疾苦”,愤怒地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恶。他参加了“五四”运动,火烧赵家楼。他曾是学生联合会四名代表之一,到警察总署抗议,与反动警察总监吴炳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,被逮捕关押了一个星期。191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,专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,获博士学位。1924年回到祖国,投身于教育事业,历任武昌大学、北京大学、燕京大学、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,清华大学教务长、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。1930年任青岛大学校长。1933年,杨振声受教育部委托,主编《高小实验国语教科书》和《中学国文教科书》;同时与沈从文合作编类天津《大公报·文艺副刊》。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、中文系教授,后任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主任、中文系教授。1946年负责北京大学北迁筹备工作,并任教。同年与沈从文、冯至合作编类《现代文录》,主编《经世日报·文艺周刊》。新中国成立后,杨振声仍于北京大学任教,兼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。1952年调任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,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长春市政协委员、九三学社长春分社委员。1956年,病逝于北京,终年66岁。临终,惟一的遗嘱是将其全部藏书(2379册)捐给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。
杨振声思想开明,热爱祖国,同情革命,始终保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,捐款数百元,支持学生南下请愿。担任青岛大学校长时,为维护教育独立,抵制国民党和军阀干预,于1932年辞去大学校长职务。1934年,杨振声受国民党委托,担任在英国举行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主持人,当得知古物展出后将用来换取军火时,便立即辞去主持人职务。建国前夕,国民政府为其送去到台湾的飞机票,他毫不动摇,坚守岗位。
作为教育家,杨振声深知要办好一所大学师资的重要。任青岛大学校长时,效法老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各派“兼容并包”、学术“思想自由”的办学方针,打破门户之见,广聘专家学者来校任职任教。他在办学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主张,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身体力行,主张从严治校,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,使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。他十分注意发挥群体的智慧与作用,实行民主办学,深得师生的好评和欢迎。他注意突出办学的特色,对青岛的地理环境、自然资源以及山东的古物文献等,做了细致的分析,提出增设生物学、海洋学、气象学、历史学、考古学和哲学等学系体系的设想。他认为文理两院关系极为密切,对“文理渗透”的重要意义已有深刻认识,并注意在教育实践中加以体现。杨校长特别重视办学质量,认为“学生在好而不在多”,主张实行淘汰制,学生平日学习都是兢兢业业,刻苦用功。他在办学中极为重视开展学术活动,进行学术交流,以发展学生的智力,提高学术水平,培养优秀人才。
杨振声不仅致力于教育事业,还创作了大量联系现实斗争的文学著述,有中、短篇小说20余部(篇)和散文、杂文、诗歌等50余篇(首)存世,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。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“五·四”新文学运动反帝、反封建的战斗传统,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。鲁迅称他是一位“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家”,将他的作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“新潮派”小说代表作选入《新文学大系·小说二集》。1957年,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小说集《玉君》,收入小说12篇。1987年,人民出版社出版《杨振声选集》,收入他的各卷文学作品56篇。
(根据《蓬莱县志》、《蓬莱文史》资料整理)
好客山东——最美蓬莱
眼前沧海难为水——身到蓬莱即是仙
Copyright 2021-2022 www.plg.com.cn  蓬莱阁(烟台市蓬莱区)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 版权所有  
联系电话:0535-5621111 5643012    邮箱:plg@plg.com.cn   ICP备案:鲁ICP备2021033835号
旅游咨询 (0535)5621111 5643012  旅游投诉 (0535)5666922  旅游报警 (0535)5643239-8110  急救站 (0535)5643239-8120  咨询中心 (0535)5666900